饞嘴的午後《甜點的歷史》


倒不是說喜歡甜食一定要看看它的歷史,
還不如自己烤個蛋糕比較實際些,
不過看這本書也有許多意外的小樂趣,
雖然插圖不多也沒有幾張甜點的照片(還多數是廚師照與情境圖),
但光看它描述某些甜點的製作成份與美味程度,
就讓我整個下午一直處於嘴饞的狀態~



「法文的”Gourmandise”(貪愛甜食;貪愛美食)指的是人對某些食物,特別是對呈現出甜味的食物感受到無可抵擋的誘惑。而這些食物本身亦稱作”gourmandises”或”douceurs”(甜食)。除了因大量含糖產生了在營養及能量價值上的好處以外,吃甜食在大多數人身上亦生出無比的悅樂。」(p.6)


喜歡甜味是因為在羊水中、在母親的胎內時,人在獲得的養份中就含有甜味,出生後在酸甜苦辣等各種味覺裡也對甜味最有感覺。味覺的甜傳送到大腦味覺區之後,是否就這麼與「快樂」的感覺相連結了呢?應該是吧~


身為法國人的作者對法國甜點史當然非常熟悉,於世界各地的傳統點心、衍生、發展與變化都頭頭是道,不過讀者的重點通常是擺在這裡:一份1668年的菜單(P.26)~
「...第六道菜:炸糕、千層蛋糕、圓餡餅、各種顏色的果凍、牛奶杏仁凍糕、芹菜、刺菜薊。
第七道菜:各色水果~生鮮的、煮過的、裹了糖的,各式糊狀食物、餡餅、新鮮杏仁、糖漬核桃。
第八道菜:糖煮水果、果醬、小杏仁餅、陶罐裝的糖煮食品、冰鎮糕餅、糖煮茴香、糖衣杏仁。」
看到這裡除了整體對杏仁出現太多次的印象之後,已經打算要衝出去買個甜食來吃。


看《甜點的歷史》非常需要吃點什麼,Le Gout的楓糖小蛋糕救了我。


看這類書也會有些意外的心得,例如在家烹飪的通常都是女性,但為何糕餅蛋糕師傅卻多是男性?
聖經中亞伯拉罕獻給至高之神的使者的餅,就是他要求妻子製作的,
不過在長期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裡,糕餅製作商業化的結果,
能夠帶來利潤的糕餅師成為男性專屬的職業,而女性僕伇則做些磨粉及和麵的粗活。
女性製作的糕餅通常只為了家中成員以及製作文化慶典所需的傳統餅食。


或是說到甘蔗可能源自孟加拉,也是蔗糖起源時~
「以上假設將得到中國人-總算有一次不是他們發明的了-的印證:
”唐太宗派遺工人在印度,特別是在摩偈陀(孟加拉)學習製糖的方法”
蘇敬的《博物志》如是說」(P.62)
在西方人、特別是歷史學研究的角度來說「總算有一次不是中國人發明的」頗有笑點XD

維多利亞時代最暢銷的甜點書《持家寶典》


另一個文字上的收穫是作者提到:
「conditor」是用糖漬手法製作甜點、準備高等美食的工匠。
但後來有人將此字指稱作家與歷史學家。因為在某種程度上,
這二種人從事著將事件「糖漬」起來、以保存記憶的工作,
製作出高級美味的成果。(p.36)


總之看著蘋果塔、鬆餅、香料蛋糕、薩瓦蛋糕、馬卡龍、布里歐許、
瑪德蓮、國王蛋糕、可麗餅等等一一上場,無論熟知或未知的跟著走一遭甜點之旅,
在有甜食奶茶可以吃的午後算是不錯的享受(沒有的話就很悲傷了),
最後以法國甜點開創者~馬利-安東.卡漢姆(Marie-Antoine Carême)
的話來總結應該再恰當不過了,他說:
「藝術有五種。其中最大的是糕點製作」!